决胜“基本解决执行难”
详情>>6月8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举办的2020年《法治蓝皮书·珠海法治发展报告》(即《珠海法治蓝皮书(2020)》)发布会在北京举行。其中,横琴法院撰写的调研报告《横琴新区法院服务保障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探索》入选。
积极推进专业化审判
横琴法院调研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横琴法院共受理涉外、涉港澳台民商事案件 4024 件,其中,涉澳案件2354件,占比58%。近四年受理知识产权案件数量逐年攀升,2019年收案307件。横琴法院与横琴工商局签署《关于共建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珠海横琴新区片区知识产权侵权惩罚机制合作备忘录》,重点在两法衔接、一案双查、证据收集及固定、失信企业联合惩戒、多元化解决纠纷等方面开展合作,实施更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横琴法院建立了审判团队,推行“法官+法官助理+书记员”的团队运行模式;建立常态化实习审判辅助人员机制,接收境内外知名高校硕士、博士研究生担任实习法官助理,吸纳澳门高校毕业生担任法官助理;聘请了9名港澳籍陪审员,截至2019年,港澳籍陪审员参审案件39件;邀请境内外10余名知名法学专家担任咨询专家,其中香港、澳门籍知名教授3名,充分利用港澳人力资源,提高专业化能力。同时还制作发布《珠海横琴新区人民法院涉澳民商事审判白皮书》,对涉澳审判和改革工作进行总结剖析,突出典型案例的指导作用;出台《珠海横琴新区人民法院涉自贸区案件审判指引》,为涉自贸区案件审理提供指引性思路,进一步提升司法裁判的可预见性。
努力构建大湾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
为构建大湾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横琴法院制定了《建立诉调对接平台、开展诉调对接工作实施方案》,设立调解工作室,聘任46名特邀调解员(含港澳籍特邀调解员11名),办理法院委派调解和委托调解的案件,截至2019年,港澳籍特邀调解员参与涉港澳案件调解63件。与广东省珠海市横琴公证处共同签署了《司法辅助事务协作框架协议》,推动社会纠纷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与北京融商一带一路法律与商事服务中心暨一带一路国际商事调解中心签署了《建立诉讼与调解相衔接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合作协议》,构建诉前委派调解和诉中委托调解的诉调对接机制。
大力提升司法服务水平
为提升服务粤港澳大湾区的司法能力,横琴法院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改革创新 为粤港澳大湾区横琴自贸区建设提供更优司法保障的意见》,提出20条具体保障措施;还针对内地与港澳地区法律制度的差异性,认真梳理港澳籍当事人在内地参与诉讼的风险点及特别规定,制定了《涉港澳民商事案件诉讼风险特别提示》,并计划翻译成英语、葡萄牙语,方便港澳籍当事人正确行使诉讼权利,避免常见诉讼风险,进一步增强涉大湾区、自贸区案件的司法透明度,充分体现横琴自贸区作为粤港澳紧密合作示范区的优势。
不断深化粤港澳司法合作交流
粤港澳三地之间的司法合作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展的重要保障。横琴法院高度重视并大力推动涉港澳司法协助工作的稳步开展,在有关安排和协议框架下,2016年至2019年,横琴法院委托澳门法院送达司法文书367件,调查取证18件,委托香港法院送达司法文书43件,协助香港法院送达司法文书1件。推动与澳门初级法院签署加强交流与协作的框架协议,落实珠澳法院互访和日常交流机制,以建立便捷、灵活、高效的司法协助机制。
因粤港澳三地分属不同的法律体系,涉港澳案件的审理存在送达周期长、裁判尺度需要统一、案件调解难度较大等问题。此外,大湾区内两级法院与港澳地区司法机关的沟通略显不足,常态化紧密联系机制尚未建立,相互衔接机制探索不够,进一步深化三地之间的司法合作尤为迫切。
当前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全面推开、全面深化的关键阶段。横琴法院将立足新时代大湾区、自贸区法院定位,进一步推进涉外、涉港澳台审判机制改革,提高域外法适用的准确性和积极性,创新审理机制,全力提升司法裁判的国际公信力。在涉港澳矛盾纠纷化解上,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调动、整合各方面的纠纷解决资源,进一步加强粤港澳司法机构、仲裁机构、调解组织、行业组织等的交流与合作,努力构建多元化国际化的纠纷解决机制。同时,加强与粤港澳三地司法部门的交流合作,就粤港澳司法资源共享、业务培训与课题研究等方面加强交流学习。支持和鼓励法官参加区际司法交流、法治论坛等活动,加深对港澳地区法律制度的理解和认识,努力打造具有国际化视野、专业化能力的人才队伍,提升涉港澳案件审判的专业化水平。